飘洋过海“虎头鸡” ——“首届多伦多家庭美食达人大赛”一等奖获得者聊心得
【首席记者 孙瑞祥Jack Sun】“虎头鸡”,本是一道中国的传统地方风味,不曾想在退休之年,竟然把味蕾中的这一儿时记忆带到了异国他乡。多伦多,世界美食之都、多元文化的名片,从此有了“孙氏虎头鸡”的名号。
前不久,我在“首届多伦多家庭美食达人大赛”上现场炖制的虎头鸡,获得了全场唯一一等奖,令我喜出望外。加拿大众多新闻媒体都报道了这一消息,我粗略统计了一下,包括华人头条、加拿大华文融媒体新闻网、加拿大美洲电视台、加中资讯网、北美好生活网等等。获奖后我第一时间向国内朋友报告了这一喜讯,中国饭店协会名厨委员会秘书长刘先生、山东省烹饪协会副会长李先生等众多朋友,都向我表示了热烈祝贺。北美好生活网在报道这一消息时用了这样的标题:“新移民喜获一等奖”,应该说是非常贴切的。我们夫妇从国内高校退休后,于2020年3月正式登录加拿大,定居多伦多,是地地道道的新移民,退休生活很忙活且欢乐着。
那是在2021年12月4日的中午,由加拿大老师傅协会举办的“首届多伦多家庭美食达人大赛现场品评会”在Brampton Greenbite Dumpling restaurant举行,本次活动得到了加拿大政府基金的资助。大赛宗旨是活跃市民业余文化生活,发掘民间美食达人。通过本次活动,主办方将与食品相关企业合作,帮助胜选的美食达人推广他们的美食产品,从家庭走向社会,将美味与快乐分享给大家。比赛分面点组、零食组、烘焙组、地方小吃和卤味组。
大赛从一个多月前就开始征集作品了,为此,主办方还建立了一个微信群(现在的名称是“加拿大私房菜品鉴交流群”),有成员150多位,各路美食达人纷纷亮出绝活。我在群里展示了“盘龙鳝”和“葱烧海参”,这些都是考察厨师水平的大菜,受到了主办方的关注和好评。但我觉得作为参赛作品不仅仅要看厨艺,还要有特色有内涵有故事,突出文化意蕴,于是,我想到了儿时的记忆“虎头鸡”。
经过网上初评,本人提交的参赛作品“虎头鸡”最终入选品评会现场决赛。评委由粤菜海皇会海外首席评委Joseph Ho先生等5人组成,阵容强大。入选品评会的共有五位选手提交的6个参赛作品,经过专家现场品尝打分投票,本人制作的虎头鸡荣膺全场唯一一等奖,奖品是无线手持料理机一套。
评委们对我的作品给予了充分肯定,鼓励有加。综合评委的评语:这个味道是我七十年来第一次吃到的,香味醇厚,文化底蕴深厚,有故事,又吃美食又长见识又学传统文化。无论是味道、文化、营养、外貌都是很全面的一道菜。味道搭配非常好,汤汁也非常鲜,鸡肉也很嫩,营养俱全,非常非常的棒。
其实,对我而言比赛的名次并不重要,我更看重的是参与其中的特别意义。我展示的虎头鸡是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山东是我的祖籍地,家乡美食走出国门能够助力有我,实在是荣幸之至。同时,虎头鸡是我儿时的美好记忆,我在万里之遥,重现的是妈妈的味道,是一种伴我终生的中国味觉符号。正如新闻报道中所言:“美食达人孙瑞祥先生是大学教授,祖籍山东,从小就对虎头鸡记忆深刻,制作方法得到了母亲的真传。他退休后移居加拿大多伦多,积极助力中国传统美食文化走出国门”。
回想2021年春节,那是我们夫妇在多伦多度过的第二个春节。腊月三十那天,全家四口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饭,我亲手制作了这道虎头鸡。女儿在加拿大生活了15年,虽然我们夫妇几乎每年暑假都过来团聚,但毕竟很匆忙,没有时间制作这道菜。女婿出生在台湾,从小生活在加拿大,更是不知虎头鸡为何物。对于远在异国他乡的我们而言,虎头鸡与其说是一种口腹美味,不如说是一段温馨回忆。炖制的是历史,品尝的是故事,感受的是亲情,展示的是文化。
虎头鸡是一道传统美食,属于鲁菜私房菜式,传承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。鲁式虎头鸡于明代起源于山东广饶县大码头镇东部,于清代在现山东寿光市王高镇地区得到改良,至清末民初开始广泛外传。标准定名为“松鸡”(煲炖式松鸡),俗称“虎头鸡”,谐音“糊涂鸡”。今山东周边、京津、苏北、东北辽宁等受鲁菜影响的地区都有改良菜式。
说到虎头鸡的来由,还有一段故事。相传明朝嘉靖年间,有一位大将军远征到此,热情好客的大码头人宰鸡待客。由于大将军不吃清炖鸡,而当时又无其他菜肴,有一位村民急中生智,把鸡块和上面粉用油炸,再放入水中煲炖。将军试吃感觉入口松软,鲜美无比,大加赞赏,便问其菜名。因鸡块油炸后外形不规则像是老虎头,厨师便随口说叫虎头鸡,内里也有赞颂大将军虎虎生威之意。将军听后很是高兴,便把这一独特的做法带入了济南府,由此名声大噪,成为好客山东逢年过节招待宾朋的一道硬菜。
据史料记载,北洋军阀时期天津举办过一次四方食艺大赛,寿光人王景顺以王高虎头鸡菜式一举夺魁,获得政府嘉奖。当时的《大公报》记者对王景顺进行了专访,《北洋画报》也刊登了菜品照片,名噪一时。斗转星移,虎头鸡经受了味蕾和时间的考验。2002年,山东省鲁菜协会进行标准认定,正式将虎头鸡列为鲁菜菜式,2006年,虎头鸡入选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我们家祖籍山东省博兴县,与广饶县是近邻。祖上近水楼台,得到了虎头鸡制作方法的真传。我的父母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大人来到了天津定居,美味虎头鸡自然相伴而来。在我们大家族的春节菜谱里,虎头鸡是传统保留节目,从我记事起就知道奶奶和妈妈每年春节必做这道菜,传承至今。
在计划经济年代食品短缺,每家只有到春节才能凭副食本买到定量的冷冻鸡。那时我们家里养了几只下蛋鸡,是舍不得吃掉的。所以,在我小的时候一年才能吃到一回虎头鸡,那真是望眼欲穿馋死人呢。
儿时我的最爱就是妈妈亲手制作的虎头鸡,那是永远定格在我记忆里的天下致味。妈妈制作虎头鸡有一种仪式感,总是伴随着窗外的阵阵鞭炮声,那是喜气洋洋过大年的景象。我站在一边情绪亢奋,期待虎头鸡端上餐桌的那一刻。每每鸡块炸好了还没等到炖制,我就偷偷拿来吃,也不管是生还是熟。
常在妈妈身边看,故而我很小就学会了虎头鸡的制作方法。先是把收拾干净的整鸡剁成核桃般大小的块儿,加底料腌制30分钟,然后裹上面粉再沾满全蛋液,放到热油锅中炸至金黄色捞出。锅中加清水和调料再倒入炸好的鸡块,小火慢炖40来分钟出锅。鸡块形似虎头,不散不粘,汤汁浓郁,骨肉有嚼头,盛到大碗中热气腾腾端上餐桌,香味扑鼻。再配上一碗(天津小站出品)稻米干饭,连汤带饭趁热吃下,那叫一个绝。
那年头一大家子人,炸好的虎头鸡是舍不得一顿吃完的,断断续续要吃到正月十五。吃多少炖多少,现吃现炖口味才好。那时还不知冰箱为何物,炸好的半成品要放到屋外阴冷处封存,必须多放盐才不容易坏掉,所以那时的人们大多都是重口味。
虎头鸡在今天早已不算什么珍馐佳肴,年轻一代在美食上有了更多选择。我现在多伦多给孩子们制作虎头鸡已有所改变,不仅少油少盐,而且还要选用脱骨带皮鸡腿肉,他们吃东西是不愿意“吐核”的,其实,整只带骨的虎头鸡才是最纯正的味道。
2021年10月,我们老两口喜得外孙子,乳名牛牛(啾啾)。那天我获奖后特别高兴,抱起牛牛站到灶台前合影留念,牛牛很是配合。我有一个愿望,等他长大后,我要把虎头鸡的制作方法传授给他,让中国的美食文化在北美传承发扬,让“孙氏虎头鸡”在加拿大后继有人。
孙瑞祥(Jack Sun):教授、博士,原任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、经济消息报天津记者站站长、天津日报特约记者。定居加拿大多伦多,担任华人头条多伦多通讯社首席记者、华艺传媒新闻网首席记者、多伦多华裔媒体工作者协会(TCMPA)荣誉顾问。
附:品评会现场花絮
华艺传媒新闻网https://huayimedia.ca/
新闻热线Phone:6479-456-888
Email:huayimedia888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