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排华法案》100周年纪念专题 | 百年华工:以夷制夷建工会
百年前的《排华法案》期间华工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剥削,在孤立无援的困境下,华工们开始学习西方工人的做法,逐步组建了工会组织,团结起来抗争。
洗衣华工成先锋
首先受益的就是洗衣行业,当时许多华人在白人业主拥有的蒸汽洗衣店和手洗店工作。华人每周工作 7 天,从早上6点工作到午夜,可以说完全没有生活。
1906年5月,华人洗衣工人成立了世华堂(Sai Wah Tong),这是第一个华人洗衣工人工会。他们的诉求很简单:提高工资、缩短工时、加长午休时间和每周工作6天。没想到初战就轻松告捷,只罢工了一天的时间,月薪就从 15 加元提高到 25 加元,这无疑是一次重大的胜利和意外的惊喜。
这么一来,其他行业的华工也受到了启发,纷纷开始组建工会。1907 年在BC省的New Westminster市的华人厨师组建工会,要求加薪40%。 虽然他们没有达到期望的增幅,但最终也按照当时市场标准加薪成功。
化”敌“为友 白人加入
1916年至1920年间的华人铁路工人工会、加拿大华人工会、中餐馆工人工会和华人厨师工会等陆续成立,华工们的权益意识渐渐增强。
当时,BC省的木材厂行业雇佣了大量的华工,其中木瓦工厂的工人大约70%是华人。这些华工人在 1916 年成立华人劳工协会 (CLA)。仅仅两年时间,会员就达到了五百人。
他们的第一次大罢工在BC省New Westminster市和温哥华市的锯木厂同时举行,华工要求与白人工人一样的工作日。他们最初以为最大的敌人不是资方,而是白人木业工人工会。没想到这些白人工人已经意识到,应该和华工们团结起来与资方斗争,因为大多数木工是华人。于是两股人马开始接洽,白人和华人在高度歧视华人的时代里竟然携起手来,但华工们知道这仅仅是利益驱使,而并非歧视消除了。
他们的首次联席会议于1917年7月17日举行。当时的中文报纸在7月18日发文称:无论你是小企业经营者还是工人,我们都经历过白人工人的骚扰和歧视。 这是(白人工会)第一次联系我们加入他们的行动。鉴于每10名锯木厂工人中就有七、八名是中国人,工会意识到,如果他们不联合我们,他们的行动将失败。 因此,尽管我们知道他们的邀请是真诚的,但我们也知道工会只是出于战略目的,并且有自己的动机来接触华工。
当白人工人向华工求助以解决他们的诉求时,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的是,他们正在壮大华工的实力。 华工也反过来利用白人工人, 允许白人工人加入他们的工会,华工首次成为工会的主体力量。
团结给生活带来曙光
华人工会的成立成为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。当年在人头税的禁锢下,很多华工面临着两难的抉择。一方面家人无法过来团聚,另一方面,一旦回中国就意味着无法再返回加拿大。到底是留在加拿大受苦,还是回家受穷,是不少华工天天思索的哲学问题。
华工工会的出现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丝亮光,通过集体的努力至少可以改善工作条件,提高生活质量了。这使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有一种掌控感,并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他们作为白人社会劳动者的价值。
对于许多华工来说,他们能够开始在加拿大各地有更多的就业和生活的选择。 根据1901年加拿大人口普查,加拿大华人人口为17,312人。其中BC省 14,885人, 魁省 1,037人, 安省 732人,阿尔伯塔省 235人,曼尼托巴省 206人,其他省份/地区 207人。
但无论他们走到那里,歧视总是如影相随。龙松(Jos Song Long)是第一批在蒙特利尔定居的华人之一,他于1877年在蒙特利尔开设了第一家华人洗衣店,这家洗衣店后来成为蒙特利尔唐人街的中心。
牌照费也搞歧视
1890至1900年短短十年间,蒙特利尔的圣玛丽和圣路易斯(Saint Marie and Saint Louis)等工人阶层聚居区就开设了 1000 多家华人洗衣店。但是,这并不意味着这里的营商环境很好,联邦有移民法的歧视,蒙特利尔对华人的企业也征收高额牌照费。比如,华人经营洗衣服务所需的执照费是每年 50 加元,这相当于一个华人四个月的收入。
如果他们无法支付许可费,就会被罚款、入狱或被迫关闭业务。1896年至1899年间,约有 356 家华人洗衣店被罚。1900年,71名洗衣华工因未支付执照费而被送上法庭接受罚款。其中有10名工人因未支付罚款而入狱。
无奈之下,华人洗衣工人聚集在一起,向市政府请愿,要求免除洗衣服务的高额税收。他们表示市政府收取这笔费用就是为了将华人赶出城市。
当然,在当时的环境下他们的请愿是不可能成功的。1900年10月,又有146家华人洗衣店被罚款。尽管华工的尝试没有成功,但知道了一个真理:必须团结起来,表达出对种族歧视的不满。
共产党、新民主党成了“大救星”
1920年代,一个完全由白人组成左翼组织”华工保护协会“(Chinese Workers’ Protective Association)开始参与华工平权运动,该组织与刚成立不久的加拿大共产党有同盟关系,都希望从基层劳工发起革命运动。
在 1930 年代的北美经济大萧条时期,这些左翼的白人劳工表示声援华人,将所有种族的工人都视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受害者。
1935年3月,华工保护协会和失业工人协会召开联席会议,呼吁在华工的就业和福利方面给予平等待遇。 合作联邦联合会(The Co-operative Commonwealth Federation (CCF))也就是今天的新民主党的前身,成立于 1932 年,其任务包括支持东方人的权利。 在 1930 年代后期,一个流行的政治口号是,“投票给 CCF 就是投票给华人和日本人与你一样的投票权。”
饿死在救济行动中
在加拿大经济大萧条时期,华工的就业情况受到重创,温哥华唐人街80%的居民失业。BC省政府与圣公会华人传教团(Anglican Chinese Mission)一起为那些失业的华工提供住所和一日两餐。
但是,同样的救济行动中,华工和白人工人的待遇却不同。白人工人每餐标准为15至25分,而华工每餐标准为8分,仅为白人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。
据估计,温哥华在三年的时间里,至少有 145 名接受救济的华工死于营养不良。华工在这种情景下成立了失业华工保护协会,也是华工首次提出不分种族的平权概念,要求所有失业工人要有平等的福利和待遇。
华人工会成员与失业的白人工人一起游行,要求政府关闭圣公会经营的施粥所。
1935年5月2日出版的当地中文报纸称:“有超过 14,000 名游行者,包括罢工者和失业工人,他们唱歌、喊口号,并阻碍交通。 超过 40 分钟。 有 1,200 名学童和不同工会的成员出席。 . . 华工失业工人协会的成员也在那里举着横幅,上面写着:“145 名中国工人被施粥所杀害,被圣公会按合同饿死。”
这次游行不仅呼吁政府和圣公会支持他们,白人和华人工人走到一起,为了共同的目的而团结在一起,相互之间有了更好的理解和尊重。 华工们良好的组织能力和好战精神,让白人工会盟友大开眼界。
虽然游行只是短暂的行动,但它确实证明,当有足够多的共同利益,种族紧张局势是可以缓和的。
源自:排华百年组委会
华艺传媒新闻网https://huayimedia.ca/
新闻热线Phone:6479-456-888
Email:huayimedia888@gmail.com